智库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交流 > 详情

【会议简讯】“巴以冲突:根源、影响与出路”研讨会召开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12-27

 2023年11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联合主办,《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承办的“巴以冲突:根源、影响与出路”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宁夏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会,对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的根源、影响与出路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国际经济评论》常务副主编邹治波研究员主持会议并作开场发言。他指出,新一轮巴以冲突是当前最热点的问题,不仅对中东产生影响,而且对全球地缘政治、美国战略以及中美关系产生影响。巴以矛盾是历史遗留的复杂问题,涉及宗教、民族、政治等多方面因素。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理念和认知,需要从安全、发展和文明等角度思考国际问题。各方应当共同努力,通过对话和协商寻求和平解决冲突的方案。中国始终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基于事实、正义、国际法以及人类良知提出解决冲突的路径。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从政治、经济、文明等中性和学理视角,深入探讨巴以冲突及其所展现的中东问题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

 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院长李绍先教授指出新一轮巴以冲突是“茶壶里的风暴”,因为这场危机虽然前所未有,但“风暴”就在“茶壶”里沸腾。有两只“看不见的手”控制局势:一只手是美国,另一只手是伊朗。新一轮冲突的巨大伤亡吸引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力,使得推动落实“两国方案”逐渐成为国际共识。目前,这次危机并不会对世界格局、世界经济带来较大影响,对中东地区的影响也较为有限,但对美国的中东布局形成较大冲击。美国中东战略的核心是推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以维护其在战略收缩情况下的中东利益。新一轮巴以冲突打乱美国的中东计划,影响美国在中东的核心利益。美国现在认为以色列并不安全,这必然牵涉其精力,以致影响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国则一直站在和平、公道、国际法、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以及人类良知的一边,积极推动和平解决冲突。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高祖贵教授着重论述了“巴以冲突对美国的冲击”。美国在中东地区有如下利益诉求:倡导形成以规则为基础的地区秩序;不允许中东地区的航运自由受到破坏,也绝不容忍任何国家依靠军事力量主导中东地区;促进中东地区局势缓和,使各种冲突趋于终结;推动中东国家加强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促进地区一体化建设;促进“人权、自由、民主”等价值观的传播。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较大冲击,一方面分散了美国外交整体上的注意力,致使美国不得不对中东地区重新投入更多资源,但这种牵制影响有限;另一方面打乱了美国之前的中东政策安排,凸显了美国与以色列之间的利益分歧和政策差异,促使美国为了自身的全球利益考量而不断给以色列施加压力。

 中国中东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王林聪研究员以“全面认识新一轮巴以冲突”为题进行论述。巴以冲突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宗教文化根源和现实根源。新一轮巴以冲突对地区和解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中东地区逐渐汇聚形成的缓和潮的扩展。然而,中东地区国家谋求战略自主、发展优先的意愿不会改变,海湾地区局势缓和态势不会逆转。现阶段,巴以冲突向周边蔓延的可能性不大,冲突仍局限于有限和可控范围,但是加沙人道主义危机以及如何治理加沙将是关注的焦点,切实落实“两国方案”才是解决这一世纪难题——巴以问题的根本出路。新一轮冲突对以色列经济和社会造成深远影响,并对内塔尼亚胡政府的统治带来巨大挑战。与此同时,冲突打乱美国的中东战略部署,使其在中东陷入两难境地;美国推动的所谓“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受挫。另外,围绕新一轮巴以冲突的国际舆论战、认知战尤为明显,欧美等国家内部分歧严重,社会撕裂加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董秀成教授的发言围绕“巴以冲突对主要经济体的影响”展开。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初期,油价上涨,但随后快速回落,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冲突的影响不会外溢。短期油价波动对整个经济格局的影响非常有限。新一轮冲突敲响了警钟,美国会将中东作为战略重点,以确保以色列安全;尽管美国不依赖中东能源,但自认为是“世界领袖”,具有确保能源运输通道安全的责任。巴以冲突对俄罗斯带来有利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其进一步介入中东事务;另一方面,使得世界对乌克兰危机的关注度下滑,俄罗斯承受的国际舆论压力减小。欧盟高度依赖中东能源,对冲突外溢尤为担忧,希望尽快解决冲突。中国也依赖中东能源,在经济缓慢复苏的情况下,能源价格走高可能带来一定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查道炯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巴以冲突:国际能源地缘政治视角”。能源经济与政治政策存在“不可能三角”关系:难以同时实现能源供应保障、能源价格可承受度、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增强这三个目标,需要进行有效平衡。新一轮巴以冲突对能源市场的影响十分有限,直接原因是以色列产油很少、加沙地带也不产油。对交易市场而言,只要冲突没有影响石油的实际产能,就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国际原油市场将继续保持平静。将石油武器化也较难成为当今或未来世界的选项,因为出口方、进口方都没有把石油武器化的资本。广义的能源供应自主是主要经济体追求的共同目标,其中两个关键因素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全产业链的打造。从石油产业链来看,国际斗争不可避免,而这种斗争又与自身经济需求密切相关。与非化石能源相关的产业链、关键矿产等方面的“影响力”在能源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逐渐上升。

 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薛庆国教授主要解读了中国立场。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中国始终与国际法、国际道义站在一起,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站在一起。中国从大局出发,认为根本出路是落实“两国方案”,只有让双方民众都能获得应有的尊严和自由,才能保障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长治久安。首先,中国声音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中国需要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其次,独特的历史境遇使得中国具有维护国际正义的使命感。最后,中国文化强调中正、和平,一贯主张通过和谈解决问题,反对暴力行为,尤其是针对平民的暴力。中国与中东国家具有广泛的利益,包括能源、创新、科技合作。面对巴以冲突,主要大国应当共同努力,通过国际合作寻找解决冲突的路径。

 北京大学以色列和犹太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宇副教授则主要从以色列内政视角讨论巴以冲突。新一轮冲突爆发前,巴以问题不仅在国际上被边缘化,在以色列国内也被边缘化。较长时间内,以色列国内基本上没有促进巴以和谈的声音。以色列情报工作失误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巴勒斯坦有关力量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战略性欺骗;以色列高估了其技术手段和军事武器的先进性;以色列政坛内部新变化影响情报工作。对以色列而言,加沙地带并不重要,人多、难管理,资源匮乏,是以色列主动放弃的地方。新一轮冲突让巴以问题重回国际视野,成为国际政治议程的一部分,也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以色列社会和军队的信心。新一轮冲突重创以色列国内支持和平进程的中左翼,让其很难呼吁恢复巴以和谈。

 评论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肖河副研究员关注巴以冲突对美国的影响以及冲突所反映的文化还原主义势头。美国因巴以冲突而受到孤立,其争夺全球南方国家的进程受到影响。目前较多国家追寻文化还原主义路径。文化还原主义的兴起对世界和平以及人类之间相互理解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和误解,加剧社会分裂和不平等问题。基于此,需要深入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也就是,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同时,加强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以削弱文化还原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安全研究室张元助理研究员针对发言内容向与会嘉宾提问,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在当今国际秩序处于转型的敏感期,危机事件可能为大国合作创造机会,但也可能成为大国间博弈升级的导火索。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不稳定背景下,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在某些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可能重新兴起。巴以冲突也引发了对个人安全、国家安全与全球安全三者区别与联系的思考。

 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如何治理加沙地带、以色列行为面临的国际舆论压力、以色列经济承受冲突长期化的均衡点以及冲突反映的东西方文明差异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根据会议内容形成的完整文章即将刊发于《国际经济评论》2024年第1期。)

 (供稿:《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 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