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政治研究 > 详情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成就与理论命题

作者:徐秀军 来源:本文发表于《国际经济评论》2023年第5期 时间:2023-09-18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共建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国际层面,共建“一带一路”是一项合作倡议,并且可以从合作理念、合作行动、合作关系和合作平台四个维度理解这一倡议及其实践成就;在国内层面,共建“一带一路”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实践为新时代国际合作的理论发展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素材,尤其是在合作理念与合作行动、合作行动与合作关系、合作关系与合作平台、国际合作与国家战略如何互动方面启发了新的思考。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共建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实践为新时代国际合作的理论发展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素材。

  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角色定位

  在当今世界国际国内高度联动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角色定位同样体现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从国际来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发展为导向的合作倡议;从国内来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服务国家发展和推动经济外交的重大战略。

  (一)国际层面:合作倡议

  在国际层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是合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合作倡议这一角色定位。

  一是合作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这说明共建“一带一路”首先是理念,并且是可以转化为行动的理念。在共建过程中,已形成了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的理念体系。其中,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和重要精神动力,各方平等协商、责任共担、共同受益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丝路精神的具体体现。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共建国家共同践行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

  二是合作行动。行动导向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突出特征,也是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关键因素。总的来说,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行动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展开。其中,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内容,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在2021年11月召开的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这从新的角度进一步指明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行动领域。

  三是合作关系。伙伴关系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目标,也是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价值之所在。在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着力构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进一步提出,中国将同各方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更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更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紧密的开放包容伙伴关系。

  四是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发挥了凝聚共识和合力的平台作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等官方文件多次指出,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

  (二)国内层面:重大战略

  “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共建“一带一路”既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服务外交提供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总体来看,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外交”双驱动的国家重大战略。2014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2018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强调,“对香港、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是新的重大机遇。”2023年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指出,“要把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紧密衔接起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成就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均取得重大实践成就。

  (一)国际层面

  在国际层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突出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引领国际合作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不仅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而且还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以及上海合作组织、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等国际和区域组织有关文件中。

  二是取得务实合作成果。在设施联通方面,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航天、油气管道、电力、网络通信等领域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投入运营,给东道国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贸易畅通方面,中国与共建国家的经贸联系不断深化,合作成效十分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翻了一番,从1.04万亿美元到2.0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高于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增长率;2013-2022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中国外贸中的占比从25%增至32.9%,提高7.9个百分点;2013-2022年,中国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2013-2022年,中国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超过1.2万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过一半。在资金融通方面,丝路基金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的作用日益凸显。截至2022年年底,丝路基金已签约项目70个,承诺投资金额约215亿美元,涵盖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能合作、金融合作等领域,覆盖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地区和国家,对促进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23年4月,亚投行累计批准212个项目,融资总额超403.7亿美元,撬动资本近1300亿美元,涉及能源、交通、水务、通信、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与成员经济的绿色复苏,项目遍布全球33个国家。在民心相通方面,“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形式多样、教育培训成果丰富、旅游合作逐步扩大、卫生健康合作不断深化以及救灾、援助与扶贫持续推进等。

  三是构建伙伴关系网络。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了覆盖地域广阔、国家和人口数量众多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经同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由亚欧大陆延伸至全球所有区域。此外,中国还与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共同致力于在共建国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融资等领域的合作。

  四是打造国际合作平台。为打造新型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在机制创新上呈现了很多亮点,尤其是以创新思维发起成立和办好亚投行与丝路基金。在2014年11月4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起并同一些国家合作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设立丝路基金是要利用我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此外,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也同以往一样,继续发挥推动对话与合作的平台作用。

  (二)国内层面

  作为“经济+外交”双驱动的国家重大战略,共建“一带一路”在国内层面的两大功能日益突出。

  一是服务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在2021年11月召开的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提高了国内各区域开放水平,拓展了对外开放领域,推动了制度型开放,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同共建国家互利共赢。”这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在国内层面服务新发展格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在国内政策协调机制上,中央各部门、各省市区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自主性和协调性显著增强,协同效应日益凸显。尤其是边疆地区逐步发展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沿地区,边疆省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正成为新的增长点。

  二是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具体实践。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理念和原则体现了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与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一脉相承。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实践掀开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篇章。

  三、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命题

  作为一种新型国际合作实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四个在理论上值得关注的突出特征。在理念上,共建“一带一路”统筹合作过程与结果。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包含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全过程,从协商、建设到成果共享,是一种全过程合作理念。在行动上,共建“一带一路”统筹“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打造了一种协同发展的互联互通,把经济、政治、安全和外交等领域融合在一起。在国际关系上,共建“一带一路”统筹双边与多边,打造了“双边协调的多边主义”模式。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国同很多共建国家签订了合作文件,同时共建“一带一路”又是多边舞台。有扎实、紧密的双边关系作为基础,共建“一带一路”的多边合作更易于推进。在平台建设上,共建“一带一路”统筹国内和国际,充分调动国内和国际资源、政府和市场资源,最大限度地支持和吸引各方的参与。

  作为一种新型国际合作思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着一个非常庞大的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是如何实现多元要素的复合互动。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合作理念与合作行动如何互动,包括合作理念如何引领和转化为合作行动、合作行动如何创新合作理念等;二是合作行动与合作关系如何互动,包括合作行动如何塑造合作关系、合作关系如何促进合作行动等;三是合作关系与合作平台如何互动,包括合作关系如何形成合作平台、合作平台如何保障合作关系等;四是国际合作与国家战略如何互动,包括国际合作如何服务国家战略、国家战略如何推进国际合作等。

  以上命题虽不能涵盖共建“一带一路”的所有实践过程与内容,但对理解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思想和构建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论体系仍有积极作用。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还需继续从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素材和汲取营养,并不断进行学理上的思考与阐述,从而形成中国自主的“一带一路”知识体系。

  (此为缩减版,注释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