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服务:结构转型期的宏观经济学》
《从制造到服务:结构转型期的宏观经济学》
张斌 著
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3月
作者简介
张斌,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
研究领域是中国和全球宏观经济,重点研究的问题包括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人民币汇率和外汇管理政策,全球宏观经济等。曾获浦山优秀论文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内容简介
像高收入经济体经历的那样,中国在人均收入达到门槛值以后也迈入了从制造到服务的经济结构转型。
这一转型既反映在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转折性变化上,也反映在城市格局的变化上。例如,对制造业产品的消费增长越来越落后于对教育、医疗和体育文娱的服务消费增长。大量的劳动力、企业甚至城市面临淘汰压力;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在竞争中获胜,大城市在城市竞争中获胜。
经济结构转型还改变了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宏观经济波动从工业化高峰期的“易热难冷”转向了“易冷难热”。本书结合高收入经济体的经验,深入剖析了经济结构转型的特征及其面临的突出短板,重新审视了当前关于宏观经济波动的主流观点,并提出了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作者还特别指出,应对经济结构转型,观念的挑战是我们需要直面的底层矛盾。观念是制度和政策的核心支持,主流观念不变化,新的制度和政策调整就难以维系。观念是慢变量,时时刻刻都在细微变化但是变化速度赶不上市场的变化。结构改革只能在观念和利益冲突的夹缝中寻找缺口,寻求边际上的突破。能做出结构改革当然好,冲突太大,时机不成熟的时候,等待也是一种智慧。
目 录
序言
上半场:经济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
从制造到服务
技术与偏好
高收入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拐点
中国是否过早去工业化
工业部门的成长与前景
增长是个正反馈
转型期后的制造业
双料冠军的潜力和枷锁
真正的短板
参照系
找到短板
慢变量
看不见的围墙
大城市的胜利
看不见的围墙
房价与实体经济
中场:经济结构转型与经济波动
货币的偏见
货币与金融资产从何而来
货币与通胀
货币与房价
证据不足的货币超发
经济结构转型与经济周期
经济结构转型期的广义信贷
经济结构转型与杠杆率
宏观经济稳定的三难选择
下半场:政策讨论
如何看待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
为什么采取宽松货币政策
宽松货币政策是否奏效
宽松货币政策是否带来高货币增长
宽松货币政策是否恶化收入和财富分配
宽松货币政策是否带来资产价格泡沫
宽松货币政策是否增加僵尸企业,延迟结构调整
保增长的得与失
潜在增速的讨论
保增长争论面面观
结构转型期的宏观政策选择
结构改革的边际突破
如何进行三难选择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惊人的愚蠢”——大萧条
“一连串的试错”:罗斯福新政
他山之石
附录1 工业赶超与经济结构失衡
附录2 经济结构转型期的内需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