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EM《2023年夏季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专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CEEM),2023年7月19日
2023年第2季度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专题:美国 欧洲 日本 东盟与韩国 金砖国家 中国 金融市场 大宗商品 外贸
目录
美国:经济超预期韧性能否持续?
2023年2季度,美国经济继续保持正增长,预计GDP环比折年率为2.1%左右。美国经济表现出超预期韧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国商务部大幅上修1季度GDP,GDP环比折年率从1.3%上修至2.0%。二是,与2022年强烈预期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相比,2023年上半年美国取得了不低的正增长。三是,美国失业率维持在低位的同时,通货膨胀持续下行,经济软着陆的空间逐渐被打开。美国经济超预期韧性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并未过度限制。尽管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加息500bp,但货币政策只是适度紧缩,2023年5月以来美国实际利率才转为正数。二是,美国家庭与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比较健康,流动性相对充足,为经济增速放缓提供了缓冲。由于疫情初期美国实施了巨额的财政纾困政策和天量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家庭部门杠杆率反而有所下降,企业部门杠杆率仅小幅上升。三是,美国经济在某些领域经历了增速放缓甚至衰退,但这并非同时发生在所有部门,这使得美国整体经济增速维持了正增长。展望下半年,在高利率政策的时滞效应与累计效应叠加发挥作用下,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将显著增大,经济增速大概率进一步放缓,未来硬着陆风险依然较大。
欧洲:增长前景低迷
2023年第2季度,受服务业活动显著放缓的影响,欧元区综合PMI在4月取得亮眼表现后快速回落,经济增长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与此同时,区内核心通胀水平居高不下,迫使欧洲央行不得不继续其加息进程,给居民消费和经济带来额外的下行压力。面对收紧的信贷条件和疲弱的外部需求,欧元区企业投资和制造业活动难现起色,能源价格下跌带来的贸易条件好转也未能改善地区的外部均衡。不过,欧元区失业率依旧稳定,消费者信心缓慢回升,旅游季的到来也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给当地经济活动提供支撑。预计第3季度欧元区经济将实现弱增长,实际GDP环比增长率约在0.2%左右。
日本:企稳温和上扬
进入第二季度,日本国内经济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局面,并呈现出一定温和恢复的态势。从采购经理人指数角度看,4月和5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分别为49.5和50.6,好于第一季度,也明显强于2月份47.7的阶段低点。日本的服务业延续第一季度的热度,4月到6月,日本服务业PMI分别为55.4、55.9和54.2,远高于荣枯线水平。日本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依旧疲软,同时外需的疲弱更加明显。2022年因贸易条件恶化所致的贸易逆差依然持续,但金额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货币政策方面,日本银行新任总裁并未对此前的货币政策进行根本修改,还释放出偏“鸽”信号,日元继续跌势,股市尤其是日经225指数继续上涨。
东盟韩国:东盟产业周期轮动显著,韩国经济面临结构性下行压力
2023年第2季度,东盟整体制造业PMI在荣枯线之上,但各国差别较大,反映产业轮动特征,韩国持续在荣枯线之下。从月度PMI数据来看,东盟整体仍处于荣枯线以上,4月为近期高点达52.7,5月和6月PMI分别为51.1和51。4月的高点主要由印尼、泰国和菲律宾贡献,其他三国的PMI则在荣枯线以下。PMI分化反映东盟产业周期轮动效应显著,区内不同产业周期不同,带来各区内国家周期的差异,但不论哪个国家出现周期性上行,中国的贸易投资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特征值得进一步关注。区内通胀在第2季度见顶回落,区内货币本季对美元总体贬值,但幅度不一。本报告还对韩国的房地产市场进行分析,尽管短期内金融稳定的风险有所回落,韩国金融风险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带来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压力上升,区内产业竞争加剧,外贸部门的不振也将对韩国的增长产生持续影响。
金砖国家:经济增长分化,通胀压力缓解
一季度,金砖四国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分化,印度经济延续稳健增长,巴西经济缓慢复苏,南非经济受电力危机影响处于衰退边缘,俄罗斯经济继续收缩。对外贸易方面,俄罗斯出口仍在下滑,印度货物进出口均出现下滑,巴西、南非贸易保持增长。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重创历史新高。通胀方面,金砖国家通胀压力总体显著缓解,俄罗斯通胀大幅下降,印度与巴西通胀也显著下降,南非通胀下降缓慢。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方面,南非央行继续加息,俄罗斯、印度与巴西央行均停止加息,货币环境边际放松。金砖四国资本市场总体稳定,卢布与南非兰特显著贬值。
中国:修正的支出法角度来观察内需不振
当前我国经济复苏过程中内需不振,关于内需的讨论较多。但是如何对内需进行比较准确的描述可能还存在问题。尤其是在传统支出法视角下,将(X-M)视为外需,将(C+I+G)看作内需,这可能低估了外需占比、高估了内需占比。本文对这一口径进行了初步的修正,结果发现2022年2季度至今年1季度,内需增速表现明显弱于疫情之前,不过稍好于2020年1季度。基于修正方法对内需的观察明显弱于传统方法下对内需的观察。这显示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稳定内需的迫切性。
全球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短暂分化,金融市场风险偏好上升
2023年2季度,美联储暂缓加息,仅加息一次25bp,欧央行累计加息50bp,多数新兴经济体暂停加息、个别新兴经济体开始降息,全球金融市场美元流动性充裕,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上升。美元略有升值,日元大贬,新兴经济体货币多贬值。全球股市普遍回升,美债收益率受加息影响继续上升。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人民银行降息10bp,中国国债收益率因降息和经济下行压力继续下行。受美元升值、金融市场风险有所缓和以及地缘政治风险未现明显升级影响,黄金价格结束上涨势头、环比出现下跌。预计下半年美联储还将加息两次,一般情况下美欧央行在未达到通胀目标之前也难以转鸽。
大宗商品市场:需求端疲弱压制价格,库存和价格同跌
2023年2季度主要大宗商品单边下跌,需求端超预期疲弱、风险事件频发加上美联储紧缩姿态鲜明,对几乎所有商品均带来较大压力。2季度CEEM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9.3%,同比下跌28.2%。其中原油价格往复震荡,环比基本持平,但煤炭价格下降33.6%,形成最大拖累。大豆和铁矿石均下降9%以上,钢材微跌。中国开放后复苏进度不及预期导致全球对需求端较为悲观,石油、铁矿石、铜均出现了库存走弱但价格同步下跌的走势,企业补库存意愿较弱。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虽然环比走低,但季度末在极端气候影响下有回反弹迹象。
外贸专题:需求不足下外贸失去增长动能
2023年2季度,中国出口增速快速回落,进口增速保持低迷。具体而言,出口(美元)同比下降7.1%,增速较上季度下降7.6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6.6%,增速较上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总额为2053亿美元,同比下降200亿美元。4-5月,服务贸易逆差为360亿美元,同比提高218亿美元,2季度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预估在1.6%左右。出口同比增速逐月快速回落,基期效应、价格回落、需求放缓及海外供给替代是拖累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其中需求不足影响较为突出。预计2023年中国出口将呈现小幅负增长,受基期效应影响5-7月下行压力较大、8-12季度有望触底并回正,仍需警惕美欧加息至高位后,全球实际需求萎缩,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带来我国贸易超预期下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