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报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报告 > 详情

CEEM《全球智库半月谈》(总第219期)

作者: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 国际战略研究组 来源: 时间:2021-09-2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CEEM),2021年8月30日

  目 录

  世界热点

  变异病毒延缓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复苏

  导读:美国劳动力市场在八月份继续恢复,但是恢复速度比近几个月慢。而且,由于不同指标释放出的信号自相矛盾,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仍不确定。经过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低于正常水平,但长期失业率持续下降。作者预测未失业者在以后会工作更长的时间。除此之外,数据还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呈现紧缩状态。基于此,作者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前景做出展望。

  公司如何避免国际税收

  导读:当前的国际税收体系旨在于各国之间分配税收,但该体系充斥着滥用,需要更新它以确保最大的公司履行其纳税义务。去年,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提议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在数字时代这两项提议旨在改革国际公司税收体系,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滥用避税。截至2021年7月9日,已有132个国家签署了由经合组织中(OECD)主要工业民主国家提出的两大支柱计划,该计划将重新分配各国对规模最大、利润最高的跨国公司的征税权,并引入最低全球公司税率。

  美国僵尸企业:数量与影响

  导读:本文提供了美国经济中僵尸企业盛行的全景图。作者认为僵尸企业——被定义为靠廉价信贷生存的、低增长前景的、无生存能力的企业——到目前为止还不是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到目前为止,僵尸企业并没有从新冠疫情爆发后,前所未有的财政和货币支持中获益。但现在无法排除当前经济状况可能滋生新僵尸企业的可能。大流行是前所未有的经济冲击,虽然其对经济的潜在影响难以预测,但它可能会严重损害经济的某些部门,使许多企业变成僵尸。这种风险是否会成为现实,只能在获得新数据时进行评估,并取决于大流行后经济复苏的强度。

  气候变化,食品价格与经济活动

  导读:预计未来全球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其持续时间和强度将显著上升。本专栏研究了由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食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宏观经济影响,我们发现,发达国家的经济活动将会下降,且下降幅度很大,甚至超过低收入国家。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可能比之前预计的更大,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食品价格强劲上涨的趋势可能会严重阻碍经济复苏。

  疫情下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导读:与过去十年相比,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在疫情期间迅速增长。然而,这种增速不太可能持续下去。与大衰退(the Great Recession)类似,目前生产率强劲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周期性影响,随着经济继续复苏,这种影响可能会消退。例如,随着工人数量下降,人均资本上升,短期内劳动生产率提高。然而,疫情本身对生产率产生什么影响尚不确定。

  银行信息化与疫情期间的借贷

  导读:新冠疫情加速了银行业与客户的关系转变,在流动性受限的情况下,银行被迫需要利用更好的信息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字金融服务需求。本文分析了自疫情爆发以来信息技术(IT)在银行贷款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完备度更高的中介机构为非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多信贷,同时发现在地理位置上更靠近实体银行会扩大IT对信贷额度的积极影响。

  与气候相关的金融风险——测度方法

  导读:本报告概述了气候相关的金融风险的测度方法的一些概念问题,以及银行和监管机构的实际执行情况。本报告以识别气候风险驱动因素并描述其向金融系统传导渠道的配套报告为基础,分为三个部分。它首先概述了测度与气候相关的金融风险的一般问题,以及将基本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气候风险测度方法(包括可选的前瞻性方法清单)。其次,它评估了银行和监管机构目前如何使用或开发用于测度与气候相关的金融风险的方法。第三,它对主要几种类型的测度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高层次概述,并评估了它们在执行和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面临的挑战。

  全球治理

  各国不同的气候变化政策可能引发贸易战

  导读:11月将举行联合国气候会议,但目前三个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欧盟和中国——在如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而又不过度损害其自身经济的问题上争执不下。他们担心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在气候变化方面采取了强硬措施,那么其他两个参与者将在国际贸易领域获得不公平优势。

  警惕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的退出

  导读: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衰退,全球主要国家央行降低了量化宽松的速度,然后会逐步放松,并最终提高利率,这将对新兴市场经济体产生严重影响。当发达国家重新收紧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新兴市场风险,因为其溢出效应会影响到整个世界。

  人民币国际化重回正轨

  导读:人民币国际化重回正轨。一方面各国央行有意增加人民币在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上升,商品和服务贸易支付以及资金流动是该指数的主要贡献者。中国当局选择稳健发展人民币国际化。

  本期智库介绍

>>PDF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