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会议 > 详情

【会议综述】中欧投资协定、CPTPP与中国高水平开放论坛 2021年1月12日

作者:韩剑 来源: 时间:2021-01-15

 

  2021年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与南京大学成功联合举办“中欧投资协定、CPTPP与中国高水平开放论坛”,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以及南京大学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共同承办,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与治理规则研究”(20ZDA100)和“推动‘一带一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研究:量化评价与推进战略” (18VDL014)课题支持。为配合疫情防疫工作,本次论坛以线上形式展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姚枝仲研究员和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于津平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此次会议设有“中欧投资协定、CPTPP与高水平开放”、“中欧投资协定、CPTPP与新发展格局”两个议题,分别由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张二震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倪月菊研究员主持讨论。此次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以南京大学等十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众多国内外院校师生以在线方式参与讨论交流,参会和观看直播人数达3560余人。

  

  南京大学学科建设处副处长,南京大学商学院冯帆副教授

  上午9点论坛正式开幕,南京大学学科建设处副处长、南京大学商学院冯帆副教授主持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姚枝仲研究员和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于津平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冯帆副教授首先致欢迎辞,代表南京大学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并对支持南京大学发展的同仁们表示感谢,尤其是此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的鼎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姚枝仲研究员

  首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姚枝仲研究员致辞。姚书记代表研究所和智库向参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欢迎,认为本次会议主题“中欧投资协定、CPTPP与中国高水平开放论坛”有着深刻意义,是一个非常好的讨论主题。姚枝仲研究员认为,在“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中,我国对于未来的开放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目标,即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形成,高水平十分关键,但是如何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要大家的共同探讨。最后,他对此次会议的承办方表示由衷地感谢,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随后,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于津平教授致辞。于院长认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外围环境和内部环境都有很大的变化,近年来国家也在积极推进更高层次的开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但在具体的推进和落实上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学习和研究。于教授表示非常高兴有机会同中国世界经济政治研究的顶级机构进行网上会议,非常荣幸各位专家能够在百忙之中参加论坛,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于津平教授

  会议第一节主题为“中欧投资协定、CPTPP与高水平开放”,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张二震教授主持。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张二震教授

  第一位发言人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盛斌教授,其发言主题为“中国、美国和TPP/CPTPP”。盛斌教授认为,拜登可能会延续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一些基本的政策和措施。他指出,无论是出于拜登的全球主义理念,还是RCEP的签订对美国造成的巨大的压力,抑或是美国和CPTPP现有成员针对中国战略的考虑,都会促使美国将加入CPTPP,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来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战略利益,遏制中国日益增长的主导地位。同时,盛斌教授认为美国重返CPTPP也可能面临着美国国内贸易政治限制、贸易谈判授权延期以及CPTPP可能进行重新谈判等挑战;而中国加入CPTPP,除了通过开放倒逼中国国内改革、缓解和美国等其他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之外,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或冲突,尤其是规制的融合。中国加入CPTPP,无论对于中国的改革还是未来的经贸发展都非常重要,但也并不乐观,这不仅取决于其他成员和未来加入成员的策略和想法,也取决于中国可能选择的道路和自身改革的方向。

  

  长江学者、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人文社科研究部部长、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副秘书长盛斌教授

  第二位发言人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淼杰教授,其发言主题为“从RCEP到CPTPP、中欧CAI——中国新阶段的高水平开放之路”。余淼杰教授认为,尽管全球化出现了一些微浪,但是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基本的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可以通过RCEP、CPTPP以及CAI来助推中国经济外循环。随后,余淼杰教授分析了RCEP、CPTPP和CAI协定中的重要条款,涉及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便利化等具体条款,并对比了RCEP和CPTPP的差异和联系。余淼杰教授指出,RCEP更注重“灵活性”和“高标准”的权衡,承诺对发展中经济体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而CPTPP协定是一个全方位严格的贸易协定,要求一视同仁,其在多方面设定了高标准,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带来众多掣肘和隐性壁垒。此外,RCEP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待加强。最后,余淼杰教授从知识产权、劳工标准及国企改革、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加入CPTPP的可能性,并从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措施,为中国加入CPTPP做准备。

  

  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教授

  第三位发言人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陆毅教授,其发言主题为“国有企业在贸易谈判中的补贴方式和治理问题”。第一,与TPP相比,CPTPP框架下“国有企业和指定垄断”章节条款内容未作改变,包含透明度原则、非歧视原则和商业考虑原则、非商业援助原则和诉讼管辖原则,并且USMCA框架下国有企业条款与CPTPP基本一致。第二,WTO主要涉及国营贸易企业补贴问题,包括适用所有成员国的一般规则,即《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以及中国入世做出额外承诺的特别规则。第三,TTIP仍是以透明度、非歧视和商业考虑、非商业援助和诉讼管辖为核心进行国有企业相关规制,致力于为补贴设定全球标准,试图将竞争中立政策纳入未来贸易协定中。最后,他指出中国加入CPTPP国有企业补贴和治理谈判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国有企业界定,需要将竞争中立纳入竞争法和竞争政策,推动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建立健全透明度审查机制,借助于国内自贸试验区进行国企改革试验。

  

   长江学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陆毅教授

  第四位发言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研究员,其发言探讨了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与制度型开放的路径选择。在国际制度安排选择与规则重构路径中,需要基于规则自身的演进阶段和特点、考虑不同机制中的一国所具有的谈判实力,以及路径依赖问题。应在厘清贸易协定中所包括的规则体系和地缘经济合作两个层面基础上,考虑两个维度之间的互相作用。在规则重构、双循环与中国制度型开放路径方面,应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关系为切入点,从国际生产方式变革的制度需求与供给视角,探寻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重塑的理论分析框架,为中国制度型开放提供理论依据,构建适应双循环发展的制度环境。此外,需要关注贸易规则相关的气候变化与结构转型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研究员

  第五位发言人是南京大学商学院谢建国教授,其发言主题为“关于制度型开放与高水平开放的几点思考”。首先,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被动型开放到主动融合,再到积极倡导和主导全球化。如今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寻求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开放,为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其次,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需要对传统贸易、投资、服务规则安排做出相应变革:一是在国际规则和国际标准里发出中国声音,二是主动参与区域与全球规则的制定,在国际规则和国际标准里刻下中国烙印,三是使中国标准和中国规则成为全球标准和全球规则。最后,谢教授指出,中国规则的国际化转向国际规则的中国化,必须解决传统国际经贸规则的弊端,充分考虑国际规则对大国约束和制衡、自由贸易效率与公平的权衡、多边贸易体制对大国的约束、以及区域和多边贸易组织协调和发展四大问题。

  

  南京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副主任谢建国教授

  会议第二节主题为“中欧投资协定、CPTPP与新发展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倪月菊研究员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倪月菊研究员

  第一位发言人是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沈国兵教授,作了题为《CPTPP、RCEP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的应对举措》报告,他从“十四五”背景下中国内生地需要扩大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发展格局出发,从CPTPP规则视角对中国加入CPTPP的挑战与应对提出独到见解。CPTPP作为比RCEP更高标准的贸易安排,关税减让力度更高,政府采购适用范围更广,透明度与正当性要求更强,服务贸易特别是金融服务开放程度更高等。他认为入世后中国在关税减让、知识产权保护、“两山”理论指引下环境保护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现阶段中国在国有企业改革、劳工标准、金融开放等方面仍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加入CPTPP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应通过以下五大方面推进制度性改革,积极考虑加入CPTPP:一是加强贸易自由化,继续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二是推进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对外开放,坚持高质量“引进来”与高水平“走出去”并行;三是提升贸易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四是国有企业改革,推行市场化,保障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具有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五是提升环境保护和劳动标准,改善国内环境立法与贸易立法的协调性,完善劳工权益保护机制。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院沈国兵教授

  第二位发言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主任王碧珺副研究员,其发言主题为“《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超越传统BIT,下一步的挑战在于实现投资保护和市场准入并重”。王碧珺副研究员说到,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超越了双方传统双边投资协定模板,在市场准入和投资自由化、公平竞争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突破:第一,在市场准入和投资自由化条款方面,中欧CAI首次实现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安排;第二,在公平竞争环境方面,议题包括国有企业以及技术转让;第三,对于可持续发展条款,中欧CAI除纳入了一般的环境和社会条款之外,还首次加入了气候变化方面的承诺,特别是有效实施《巴黎协定》等多边气候协定方面的承诺。王碧珺副研究员还强调了中欧CAI下一步面临的挑战,签订后两年内各国还需就投资保护和争端解决机制做出更清晰的承诺,以实现投资保护和市场准入并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主任王碧珺副研究员

  第三位发言人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王孝松教授,分享的主题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方案的比较研究——自贸协定、技术进步与扩大内需”,旨在探究如何在对外开放的进程当中克服不利的因素,使对外开放走得更好。王孝松教授通过对不同情境下不同方案的研究发现,签署RCEP之后,由于贸易创造效应,贸易摩擦导致的进出口下降幅度会有明显的收窄,这种新型的自贸协定对不利外部冲击有一定的缓冲和抵消作用。未来如果加入CPTPP,我国GDP降幅可能进一步收窄,但对进出口的促进效应没有RCEP强。根据研究结果,王孝松教授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从长期来看,发展科技、掌握核心技术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根本举措;从中期来看,中国要积极参与新型自由贸易协定,力争主导全球贸易规则;从短期看,中国各界要积极促进消费,打通“双循坏”的关键堵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王孝松教授

  第四位发言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苏庆义副研究员,其发言主题为“双循环与双构建”,意为中国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还需要参与构建世界贸易体系。苏庆义副研究员认为,新格局和旧格局的表述没有太大区别,旧格局实际上也是以国内循环为主体,但是内涵上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旧格局注重效率,而新格局强调效率与安全并重;旧格局侧重以内促外,国内循环为国际循环服务,而新格局侧重以外促内,国际循环为国内循环服务。苏庆义副研究员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推动货物贸易结构转型升级、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引进外资和高水平对外投资、正确处理产业链安全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等为重要着力点。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意味着参与构建世界贸易体系,中国未来时期的重点是加入CPTPP。对于学者而言,过去侧重于推动中国决定加入CPTPP,现在则需要研究怎么克服加入面临的困难,包括规则的对接和谈判、争取日本等CPTPP缔约方的同意以及克服美国的不确定性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苏庆义副研究员

  第五位发言人是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李春顶教授,其发言主题为“中国应对CPTPP的政策选择及效果”。首先,李教授提出中国加入CPTPP的两大背景,一是成员国扩容,二是高标准扩容,这对未来亚太经贸格局乃至全球经贸投资规则产生深远影响。其次,在全球一般均衡模型基础之上,嵌入价值链和增加值贸易,构建数值一般均衡模型系统,模拟中国在不同背景下应对CPTPP的政策选择及效果。最后,根据不同情景模拟结果,发现中国若是与美国同时加入CPTPP,由于价值链和增加值贸易导致的贸易关系更为复杂,区域贸易协定带来的排他效应下降,中国社会福利受损,经济增长、就业反而有所增加。从应对措施上看,中日韩FTA能够最大程度缓冲CPTPP产生的影响,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RCEP、无应对措施、仅扩大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效果逐渐下降。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李春顶教授

  第六位发言人是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韩剑教授,其发言主题为“双循环新格局下利用国际规则维护国家产业链安全”。第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百年未有之大疫情”充分体现出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后疫情时代国际产业链变局呈现出本地化和区域化、政治化和民族化、多元化和安全化的新发展特征,例如USMCA、CPTPP、RCEP区域内便利化与自由化,但区域外具有强排他性。第二,面临德国、印度和美国等国国内战略调整,需要重点关注拜登“离岸税收处罚”和“购买美国货”政策,即从原来的离岸外包转变为回归本土、制定新税收抵免政策奖励本国制造、扩大政府采购中必须使用美国原产成分制成的关键材料的范围。第三,从国家角度,原产地规则改革首先要改革非要优惠原产地规则,提升核心环节原产地规则的精准性,制定进攻目录和保护目录。学习CPTPP规则与中日韩共建核心产业链,对“卡脖子”商品制定特殊的规则,内化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利用原产地规则累计规则在RCEP国家打造闭环产业链。

  

  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韩剑教授

  在闭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研究员和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韩剑教授进行闭幕致辞。东艳研究员对各位出席演讲的嘉宾表示了感谢,希望后续与各位专家能做更深入的研讨、学习和交流。韩剑教授代表主办方和承办方由衷感谢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希望疫情早点过去,线下再次举办高水平、有深度的学术研讨会。

 

供稿人:南京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教授、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