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会议 > 详情

北极政治经济变迁与中国北极战略研讨会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12-10

   2020年12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战略研究室、《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北极政治经济变迁与中国北极战略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举行,此次会议邀请了国内研究北极问题的主要学者,来自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同济大学、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以及中国海洋大学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交流。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邹治波代表所里致辞,强调北极地区是未来国家战略博弈的重要区域,中国应按照中央大的部署框架来进行应对,兼顾自身在北极地区的责任和利益。

  研讨会第一节主题为“主要国家北极政策与地区秩序”,由《世界经济与政治》副主编袁正清主持。

  在俄罗斯层面,武汉大学匡增军教授与兰州大学孙秀文副教授重点探讨了俄罗斯的北极战略及中俄在北极领域的合作问题。匡增军分析了俄罗斯北极新战略的内容、特点以及对中俄北极合作的影响,强调应加强新时代中俄北极合作的战略对接与政策协调,寻求构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五位一体”合作机制;孙秀文通过梳理苏俄1916年至2020年期间北极地区边界界定的政策法规、在北极地区进行油气资源开发的历程,以及中俄油气合作开发现状等,指出中俄在共建北极蓝色经济通道时不仅具有北方航道经济性与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内部优势和外部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成本问题及地缘政治环境不稳定等劣势和威胁。

  在美国层面,中国海洋大学孙凯教授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肖洋教授重点分析了美国北极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孙凯认为,特朗普政府将俄罗斯与中国在北极的行动视为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并以此强化美国在北极的能力建设。中国应当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动员能力建设并扩大中国北极“朋友圈”。肖洋分析了2009-2019年期间美国在“北极问题”上对中国、俄罗斯的认知发生的明显变化,指出美国近年来在北极针对中俄两国的攻击性更加突出,包括加强北极军事建设和部署以及密集出台北极战略报告。

  在欧洲层面,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王晨光助理研究员与世经政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战略研究室彭博助理研究员分别对苏格兰最新出台的北极政策以及欧盟北极政策更新的内外动力进行分析。王晨光指出,苏格兰在北极问题上的立场与英国有所差异,希望强化自己与北欧国家的关系,并为争取民族独立增添筹码。中国作为北极事务“重要利益攸关方”,可探索与苏格兰的务实合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彭博通过构建包含“四个要素、两个变量、三个平衡”的分析框架对欧盟北极政策的更新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欧盟未来的北极政策一方面将考虑广义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深化欧盟整体北极政策。

  中央财经大学白云真副教授与世经政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赵海助理研究员为第一节发言进行评论。白云真强调,在谈论北极时要注意议题联系、明确战略目标、平衡不同利益、探究北极治理路径。赵海指出,北极地区的军事安全冲突、资源经济开发、气候变化或环保等构成了有关各方冲突、半冲突、半合作和合作等几种可能性。

  研讨会第二小节主题为“多维视角下的北极与中国北极战略”,由《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主任徐进主持。

  在北极地缘政治层面,大连海事大学李振福教授认为北极地缘具有多尺度的特征,他认为只有对北极地区的不同地缘尺度进行确定,才更有助于北极事务的合理解决和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北极战略层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张沛博士和武汉大学章成副教授分别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张沛分析了北欧国家出台北极新政策的原因以及这些政策之间的共性,中国有必要重新认识北欧在中国北极战略中的地位,扩展与北欧国家在更多领域内的合作。章成着眼北极治理体系演进和转型的动力,并提出中国应当在国内、国际和外交三个维度采取战略应对并提升北极治理能力。

  在具体议题层面,同济大学苏平副教授、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处张伟鹏助理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董利民博士分别就北极科技外交、冰上丝绸之路以及大陆架划界问题进行了分析。苏平运用社会学家布迪厄实践理论中的场域、资本和惯习三个概念来说明科技外交的实践理论框架,并以中国在北极的科技外交为例对科技外交的实践理论进行了分析;张伟鹏主要谈了新形势下中国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挑战、机遇与建议。他认为目前中国在建设“冰上丝绸之路”问题上战略大于经济,挑战大于机遇;董利民分析了俄罗斯、加拿大等北冰洋沿海国在北冰洋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的主张,认为这将对中国在北极的资源勘探和海洋科学研究权益产生影响。

  世经政所薛力研究员和魏蔚副研究员就第二节发言进行了评论。薛力的主要观点是:未来国际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竞争性合作或者说是合作性竞争,中国应该清晰自己在北极目标的上下限,应该抓住重点领域,以科考为重点,以能源开发为抓手,以外交为依托。魏蔚基于自己的研究,认为北极未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各国围绕北极展开的竞争只是各国在全球竞争的延续,为此,中国需要处理好与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

  最后,世经政所国际战略研究室副主任肖河在总结中指出,北极是一个新议题领域,面临新竞争,策划与组织全国研究北极问题的代表性学者与会,是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期待以后能够把这一问题做成一个年度研讨会,并产生系列产品。

(供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少康,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助理研究员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