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经济研究 > 详情

告别十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仍处在“赶超轨道”

作者:张斌 来源:本文发表于微信订阅号“观中国”2021年9月13日  时间:2021-09-16

  导读

  中国经济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增速下降,主要缘于劳动生产率增速下降。这种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现象,以及背后的原因,与发达经济体处于类似发展阶段时的经历基本一致,说明中国仍处于经济赶超进程。当前中国正经历劳动生产率提升动能转换,在借鉴发达经济体经验的基础上,更需要适合自身国情的政策制度安排。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告别了前一个十年的高增长,经济增速持续单边下行。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源自于劳动生产率增速下降。与高收入经济体类似发展阶段的劳动生产率变化相比,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成因和程度都在正常范围以内,中国经济仍然保持在经济赶超进程的“轨道”上。

  降速原因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从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平均9.7%,下降到2011-2018年期间的平均6.1%,这其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中国在人均收入达到8000-9000美元(以购买力平价计算)水平后,农业、工业和建筑业跨过了发展高峰期。相较于前沿经济体,过去中国这些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差距较大,可以通过学习前沿经济体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大量的投资和规模效应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升,这曾经是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的主要依托。但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国在这些行业跨过高峰期以后,相对前沿经济体的学习空间收窄,且学习难度上升,劳动生产率提升放缓。中国劳动生产率之所以减速,上述原因占了七成。

  二是经济活动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放缓,再加上经济活动从工业向服务业的转移,即便是在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速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也会带来加总劳动生产率增速的下降。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下行的三成原因在于此。

  国际经验

  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以及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部分欧洲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历程中,都存在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现象。其原因与中国类似:一方面是农业、工业和建筑业跨过了快速资本积累时期,资本积累对劳动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下降,劳动生产率提升开始更多依靠人力资本积累;另一方面是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大致完成,对劳动生产率增速的贡献消失。

  无论是基于绝对收入水平还是相对人均收入水平做国际对比,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均近似于高收入经济体类似发展阶段的平均增速。中国劳动生产率过去5年平均增速为6%,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在类似收入水平时期的劳动生产率均值也为6%。

  从产业来看,高收入经济体的经验是,随着人均GDP水平提高,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速初始阶段较高且降幅缓和,即便是在人均收入2万美元以后,劳动生产率增速仍能保持在4%-5%;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速初始阶段最高,后续的下降也较为显著;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速在初始阶段本就不高,然后持续下降。

  中国近年来的情况是,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速接近高收入经济体在类似发展阶段的平均水平,为5.1%;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速稍低于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为4.8%;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速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为5.0%。

  总体来看,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减速的原因与和减速程度,与高收入经济体处于类似发展阶段时基本一致,劳动生产率减速符合经济成长进程中规律性现象,中国仍保持在经济赶超的轨道上。

  在更高的收入水平和发展阶段上,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动力正在转换,从物质资本积累驱动逐渐转向知识和技术驱动,从标准化的资本品行业转向高端农业和制造业、IT、教育科研、医疗、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与过去相比,来自前沿经济体的标准化学习内容下降,非标准化学习内容占比提高,学习的难度大幅增长。

  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动力转换,中国需要更大力度、更有效地激励学习和知识积累。前沿经济体有大量需要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这还远远不够,需要学习前沿经济体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更加精巧的制度和政策,才能够实现今后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