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政治研究 > 详情

俄“萨尔马特”导弹名不虚传

作者:邹治波 来源: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4月23日 时间:2022-04-28

 莫斯科时间4月20日,俄罗斯在西北部的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成功试射一枚“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萨尔马特’导弹系统将确保俄罗斯的国土安全。”俄国防部介绍说,作为俄军第五代重型洲际弹道导弹,“萨尔马特”能突破当前全球最先进的反导系统。

 对于“萨尔马特”的真实实力如何、俄方为何选择此时祭出这款“大杀器”等问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了军控专家、中国前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处裁军参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邹治波。

 中青报·中青网:根据您了解的情况,“萨尔马特”在射程、打击能力、精确度等参数上表现如何?

 邹治波:据媒体报道,“萨尔马特”射程最远可达1.8万公里;可以运载并投送至少10枚分导式核弹头;总爆炸当量在500万吨TNT以上,甚至可达1000万吨TNT;圆概率偏差(射程精度)可达到200米范围内。可以说,相比于此前的第四代“SS-18”导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撒旦”,俄军第五代重型洲际弹道导弹在打击范围、毁伤效果、精度等指标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战术技术指标并没有实现军事意义上的提升,“萨尔马特”与“SS-18”的打击与毁灭能力仍处在同一量级。

 中青报·中青网:既然如此,那“萨尔马特”“新”在哪里?俄方有什么理由对它寄予厚望?

 邹治波:“萨尔马特”最核心的突破,在于突防能力大幅提升。针对美国的反导系统,“萨尔马特”配备了新的高超音速滑翔弹头,不仅实现了分导式突防,而且应用了高超音速滑翔技术飞行,大大提升了突破能力。得益于此,“萨尔马特”与常规弹道导弹的飞行弹道将完全不同,机动式的飞行轨迹很难被对方跟踪。再加上其飞行速度可达15倍音速,极大增加了敌方反导系统的探测、跟踪和拦截难度,使得敌方反导系统对其几乎无能为力。

 中青报·中青网:俄罗斯方面称,“萨尔马特”可以突破全球任何导弹防御系统。您对此怎么看?

 邹治波:俄方所言是属实的,“萨尔马特”确实可以做到这一点。“萨尔马特”出色的突防能力,决定了只要它成功发射、只要飞行可靠性没有问题,就可以准确地命中目标。

 中青报·中青报:记者注意到,俄《共青团真理报》4月22日引述俄防长绍伊古的话说,“‘萨尔马特’的诞生将让美国在罗马尼亚和波兰的反导系统‘相形见绌’”。您同意他的观点吗?

 邹治波:绍伊古的话是没问题的。即使是美国中段反导系统和最先进的末端反导系统如“萨德”,也拿“萨尔马特”没有办法。事实上,包括中、俄、美在内的一些大国,当前的新一代战略导弹都具备非常强的突防能力,能够突破现有各类反导系统。从事物发展规律和辩证逻辑上讲,反导系统是永远滞后于突防系统的。这就像是“矛与盾”的关系,先有矛而后有盾,矛在不停地更新迭代发展,盾往往处于紧跟追随的状态,但总会在节奏上慢矛一步。

 中青报·中青网:那为什么“盾”就不能抢到“矛”的前面?结合反导系统与突防系统之间的关系,您能不能谈谈具体原因?

 邹治波:反导系统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技术上的滞后性。“矛”与“盾”的逻辑关系是,先有进攻性导弹武器,后有防御性反导系统,反导系统需要对确定的导弹武器进行针对性防御。而一个大型武器系统的发展,需要经过立项、研制、生产、试验、定型、部署长达10年以上的周期,待一个新型反导系统完成实战部署,另一个更高技术性能水准的导弹武器会应运而生。何况,反导系统的技术难度要求更高,这种技术上的滞后性制约了反导系统的效能。

 二是系统的脆弱性。反导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信息链接系统,从天基卫星系统到地面前沿部署的预警雷达和自身雷达,以及指控、情报中心等,一个环节失效就会导致整个系统效能大为降低甚至失效,而这些信息链接点自身基本没有防御能力。如果真的爆发战争,攻击方第一时间就是要打掉对手的所谓‘眼睛’,就算不能使反导系统百分之百地无效,但会让它的效率变得极低。

 中青报·中青网: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总裁罗戈津4月20日形容说,“萨尔马特”的成功试射,是俄罗斯“送给北约的礼物”。俄乌战事正酣,“萨尔马特”试射成功会对战局演变和俄与北约之间的博弈产生怎样的影响?

 邹治波: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可以说“萨尔马特”的发射与当前时局有一定关联,但也没有必要在战事背景下对此进行过度解读。事实上,武器的研发从立项、论证、技术突破、试射再到定型和服役,一般都需要至少10年以上。俄称“萨尔马特”将于2022年年底服役,这意味着他们早在1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萨尔马特”的研发,这次试验可能就是服役前的最后一次试验。

 中青报·中青网:能不能请您解读一下这个“一定关联”?毕竟,“萨尔马特”的战略威慑效果很难被外界忽视。

 邹治波:作为一款重型、具有毁灭性打击能力的洲际弹道导弹,任何时候提及它、渲染它,都具有巨大的战略威慑效果。当前形势下,这个“关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警告美国和北约不要把俄罗斯逼得太紧,要有“红线”意识,“萨尔马特”就是俄罗斯祭出的对美国本土的“战略威慑”;二是不排除俄方借此传递信息——未来一段时间,俄罗斯有可能对北约支援乌克兰的军援通道进行打击控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不久前,俄罗斯曾击落一架载有西方援助武器的乌克兰运输机。下一步,俄罗斯会进一步加大对西方援乌通道和目标的打击力度吗?

 邹治波:事实上,此次俄军在乌克兰地区战场上的表现低于外界预期。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俄罗斯自己的武器装备、作战体系、后勤保障等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二是西方国家的不断“递刀拱火”,给乌克兰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军事支援,这对俄军构成严重威胁,阻碍和延缓了俄军事行动。因此,俄方下一步很可能会加大对西方对乌克兰军援通道的打击力度。

 中青报·中青网:那么,俄罗斯与北约之间“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似乎也不能完全避免?

 邹治波: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俄罗斯在现在这个时候亮出了自己的“大杀器”,这是明确的战略威慑。正如普京所言:“一切的结果,就由西方自己思考吧。”